关于加快刘家场集镇建设的建议

作者: 发布时间 : 2021-01-05 发布单位 : 点击数:37099

市政协委员 裴 松


集镇是统筹城乡发展的载体,是推动产业集聚的基地,是带动新农村建设的引擎。加强集镇建设,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一系列讲话精神、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实现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乐乡金松滋建设、助推一区两市三城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刘家场镇是除松滋县城以外最大的集镇,也是除县城以外最强的工业集镇。如何进一步加快刘家场镇集镇建设,对实现松滋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情况

刘家场镇地处松滋西南边陲,属武陵余脉,国土面积292平方公里,辖26个村(居)8.5万人。中心集镇规划面积13.96平方公里,建成区6.2平方公里,集镇人口3.9万。是开国上将贺炳炎将军故里、全国重点镇、省级卫生镇、生态镇、重点中心镇、口子镇,正在创建省级文明镇。镇域内资源丰富,工业发达,是荆州工业重镇,亿元税收企业葛洲坝松滋水泥公司就座落于此。农业特色鲜明,山羊、肉牛、土鸡、食用菌初具规模。交通便利,351国道和225省道穿境而过。商贸繁荣,是两省三地市五县市的商贸物流中心。2019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5亿元,税收1.6亿元,财政预算收入1.02亿元。近年来,刘家场镇党委、政府多渠道筹措资金数百万元,对集镇进行了提档升级。当前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刘家场镇对集镇街道两旁、人行道和住户门前全部进行硬化,并高标准进行了绿化亮化。自来水普及率达100%,集镇主、次道路均建有下水道,污水处理系统完善,道路上整洁有序,乱搭、乱贴、乱放和环境卫生较以前均有较大改善。

二、存在问题

(一)集镇道路安全隐患大。刘家场镇工矿企业众多,周边遍布十多家矿山企业,集镇主要依靠穿境而过的G351国道和S225省道而建。随着过境货运车辆的日益增多及人流车流量的迅猛增长,集镇道路承载能力已达到极限,货运车辆抛洒物和噪声严重影响周边群众的日常生活,且安全隐患极大。

(二)辖区工业企业遗留问题多。刘家场镇城区历史悠久,受地形影响,居住区与工业区混杂,彼此干扰严重。部分企业及单位遗留下来的资产分布零散,中心集镇存在大量老旧小区。居民自建住房大多年代较久,且大部分住宅质量较低,极易发生安全隐患。绿化用地很少,脏乱差现象十分普遍。集镇内道路曲折狭窄,可达性较差,且布局混乱,缺少基本的卫生和消防设施,已不能满足居住要求。

(三)社会功能不配套。随着部分企业的关停和开工不足,集镇吸纳就业能力下降。特别是贺炳炎高级中学整体迁出,部分高收入人群外迁松滋城区等地,文教卫事业发展缓慢,使集镇人口聚集效应明显减弱。

三、意见和建议

积极寻求市级层面政策和市直部门项目支持,在财政资金、项目分配上给予扶持倾斜,以G351国道、S225省道绕城改道、旧城改造、河道治理等项目为支撑,进一步加快补齐集镇建设的短板,进一步提升集镇管理水平,努力把刘家场镇建设成为名符其实的松滋副中心、荆州首强镇、湖北镇级市和全国重点镇。

(一)加快绕城过境道路建设,健全过境道路网络。要进一步加强规划,下大决心,加大投资,加快过境道路建设,尽快建成过境绕城道路网络,这是解决超限车辆违规入城损坏城市道路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解决扰乱城市交通、危及人民群众出行安全问题的重要措施,更是改善城市环境卫生、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现实需要。另外,要认真调研,结合实际制定大型客、货车入城管理的制度,支持刘家场镇建设大型停车场,以缓解停车难问题。

(二)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工程,改善集镇民生福祉。要把旧城改造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一是要搞好整体规划,把刘家场旧城区改造纳入市政府规划。科学制定旧城改造方案,把旧城改造提升与危房改造、棚户区改造、老旧散小区改造和历史街区改造等工程进行统筹规划,做到规划一片、配套一片、改好一片、管好一片。二是引进社会资金,创造丰富的旧城改造新模式。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允许企业等社会性资金参与旧城改造建设,可以弥补政府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同时有助于旧城改造的顺利实施。三是对一些年久失修、建筑结构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登记造册,建立房屋整修加固的标准,明确鉴定及整修的责任主体。四是建设完善的集镇配套基础设施。要加快乡镇排污管网及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同时加快乡镇垃圾集中收集运输处理能力建设。

(三)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在乡镇建设中重视中小学、幼儿园的规划建设。针对目前农村小学生向乡镇流动的趋势,加大镇政府所在地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建设力度,确保集镇附近农民子女能够接受免费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支持刘家场初级中学配套项目建设和贺炳炎小学维修工程建设项目。二是完善医疗卫生设施。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增加医疗设备,加强医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水平;加强乡镇卫生服务中心和养老康复机构、老年活动场所建设,支持市二医改造升级项目建设。三是加快推动科技、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继续加大集镇和农村集中居住区广播、电视、网络和农家书屋、文化大院等文化设施建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