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蜜柚产业兴旺引领王家桥镇产业全面发展

作者:马玉峰 发布时间 : 2021-12-03 发布单位 : 点击数:16740

市政协委员 马玉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从整个乡村振兴来看,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推进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王家桥镇农业特色鲜明,曾是湖北水稻制种第一镇,也是全国第九批“一村一品”示范镇,在产业兴旺的探索实践中,作出了一些满足王家桥镇发展需求的努力。

王家桥镇坚持蜜柚和油茶两大主导产业,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思路,重点建设蜜柚产业基地1.5万亩、油茶产业基地1万亩。其中蜜柚产业在王家桥已有20余年的发展历程,全镇种植总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丰产林1万亩,年产值突破1个亿,现已成为特色支柱产业和富民惠民产业,“松滋蜜柚”享誉荆楚。

一、现状问题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没有产业,乡村吸引不了资源要素,也留不住人才。王家桥镇按照“一主(蜜柚)、多极(荞麦豆皮、油茶、苗木、花椒、果蔬等)、一提升(传统粮油产业)”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农业产业,产业振兴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标高质量的发展目标也还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问题。

一是产业培育难度大。随着蜜柚产量的不断增长,但与之配套的深加工发展步伐却很缓慢,且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频繁,持续提高蜜柚效益的约束越来越多,一些制约蜜柚产业发展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二是品牌竞争力不强。发展初期不完善不严谨的烙印还存在,品牌建设重创建轻使用,品牌多而杂,部分品牌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农产品分等分级、包装营销还不够,缺乏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优质农产品竞争力不强,难以满足价值化的需求。

三是三产融合发展成效不显著。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不强,产业链短、规模过小、产品较单一、科技含量较低,农产品初加工多,深加工开发滞后,产品附加值低。没有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导致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不多。

四是部分乡村振兴建设项目趋于同质化、村庄缺鲜明特色。部分乡村在发展产业时没有根据当地自然资源、基础条件等实际情况发展适合的农村产业,发展什么全凭感觉,至于适合不适合没有过多考虑,导致一哄而上、重复单一,这样无疑加重了产业发展的同质化问题。

二、措施建议

深刻审视现状,科学把脉问题,结合全镇发展实际,建议以蜜柚产业为引领,突出“四个着力”,突显龙头效应,加速实现产业兴旺。

一是着力优化产业基础。调优蜜柚产业规划,重点推进实施“一环、两区、三片”的产业空间布局,打造“湖北蜜柚产业核心产区、中部蜜柚深加工示范基地”。持续扩大产业规模,在建好“王麻公路蜜柚产业示范带”基础上,每年新发展优质红肉蜜柚基地1000亩,互补开发油茶基地2000亩。加快统一种植标准,通过建设示范果园、开办“田间学校”,组织全镇柚农开展技术培训,提升蜜柚鲜果品质。

二是着力打造知名品牌。积极组建“产业联合体”,整合小品牌,共同叫响“松滋蜜柚”大品牌。通过开展“三品一标”和著名商标创建,参加农产品展销会,持续举办“蜜柚文化节”等活动形式,加快提升“松滋蜜柚”影响力和美誉度。

三是着力推进三产融合。加快发展蜜柚深加工。依托湖北楚乐乡生态公司,规划建设蜜柚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支持“桥乡农夫”等本土电商快速发展,推进全镇蜜柚合作社、种植大户纷纷依托京东、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全面打开线上销售渠道。探索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推进关洲、太阳红、围岭等蜜柚专业村,探索发展柚园观光、蜜柚采摘、加工体验等乡村休闲游,奋力打造“蜜柚特色小镇”。

四是着力调优产业结构。提升粮食安全责任意识,巩固传统粮油产业地位,因地制宜发展优质稻、再生稻、泉水稻,引导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提升“桥乡荞麦豆皮”产能,扩大销售半径,加快覆盖荆州、宜昌、武汉等周边城市商超。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思路,视条件成熟度推进,先期重点支持砖桥、花园桥等村新发展毛豆、西兰花蔬菜订单种植1000亩,加快推进关洲村绿化苗木产业1000亩,花园桥村水稻制种1000亩,龙王井村优质泉水稻1000亩,土桥村黄桃500亩,黄金堂村花椒200亩及萝卜制种2500亩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从而在突显蜜柚产业龙头效应的整体发展思路中,形成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高质量发展态势。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