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主导产业 加力百强冲刺

作者: 发布时间 : 2024-01-03 发布单位 : 点击数:44

市政协委员 胡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数字中国。松滋是湖北20个老工业基地之一,有基础、有责任、有能力通过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力百强冲刺中奋勇争先、走在前列。

一、主导产业基本情况

按照全省各地明确1+2主导产业的要求,我市三大主导产业为农产品加工、现代化工和建材产业。之所以能称之为主导产业,其一在体量大。全市现有173家规上工业企业,从行业类别上大致有6大类,以白云边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及白酒酿造产业集群共44家、以嘉施利、宜化、丽源为龙头的现代化工19家、以葛洲坝为龙头的新型建材共36家、以磊蒙机械为龙头的机械装备21家、以芭蒂娜、弘翰服饰、神州纺织为代表的纺织服装产业28家,以兴茂成、一源通讯和尚雷仕为代表的光电子及其他类产业25家。三个主导产业内规上企业总数99家,占总规上工业企业的比重57.2%。全市产值破10亿的企业共4家,均隶属主导产业。其二在贡献大。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带动就业约1.9万人,其中三大主导产业就业约1.1万人,占比57%。截至目前,全市工业企业入库税金18.28亿元,源自主导产业的税金达到17.04亿,占比93.2%。全面实施数字化升级改造、智能化改造的企业15家,自建研发机构或者引进技术实施创新,开展改造提升的27家,其中64.4%来自主导产业。其三在势头旺。在主导产业领跑,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力下,松滋工业经济呈现亮眼的成绩。松滋白酒酿造及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现代化工产业集群上榜获批2022年度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全省进位,获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松滋产业锻铸经济新引擎登上湖北日报头条;全国聚烯烃大会和液态肥螯合技术论坛在松滋召开。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成绩虽然亮眼,但是隐忧也客观存在。特别是在当前宏观经济稳字当头,制造业PMI指数难以突破荣枯线,出口受阻、消费不振、投资不足多重叠加,投资者和企业家发展信心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从政策层面上看,要素限制进一步扩大。省委对城市和产业集中集约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规定,土地、能耗、排放、人才等要素制约更加明显,招商引资落地难。放眼全球,刨除大国博弈因素,碳关税政策一旦启动,企业竞争力被削弱,产品出口受限更加明显。

从产业本身来说,市场主体有数量有体量但还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层级;企业品牌建设的意识和能力都有待加强,引以为傲的白云边客观上说是区域品牌;磷化工的产业产品同质化情况比较严重,不论是肥料还是磷系新材料,都面临严重产能过剩;造纸和建材产业内卷严重,激烈的价格战导致企业增产不增效。

从企业自身看,市场主体动能不足,靠山吃山,小富即安的思想严重。化工产业中尚有云图因铁法获得磷酸铁的降碳效应拥有与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对话的议价权,新南化和瑞奇化工致力于有技术含量的新产品研发而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农产品加工中白云边用口感赢得口碑和市场,其他产业和企业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极难拥有议价权,抵御风险的能力非常脆弱。

三、推进措施与建议

一是实施产业集群“提能”行动,重构集聚发展新优势。对标全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和荆州“4611”产业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主导产业的集群化推进机制,政策、资源、要素进一步围绕目标配置;在主导产业中寻找对接新兴特色产业的小切口,建立健全产业链“链长+链主+链创”机制;强抓宜荆荆都市圈“国家级磷化工产业集圈”重大机遇,助力碳、氯、硅、磷“四素融合”发展,成为千亿级新能源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中的重要部分;推动现代建材产业“低碳化、高端化、多元化”转型升级,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

二是实施市场主体培育“护航”行动,打造优质企业新梯队。首要在“引”,按照“三个更大力度的全面开放”招商原则靶向开展招商引资,针对主导产业的补链及提振制造业实力的高品质服务业开展招商,逐步实现“专精特新”和高新技术企业不仅在主导产业密布,而且在服务业开花;其次在“育”,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倍增,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围绕主导产业及其配套的制造业服务业。巩固专精特新企业梯队优势,支持中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完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机制。大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市场影响力和生态掌控力的产业链头部企业,鼓励企业或企业联盟对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进行优化整合。

三是实施百企十亿技改“蝶变”行动,激发转型升级新动能。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推动龙头企业率先实施推广应用先进制造系统、智能制造设备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积极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率带集群内企业配套推进。加快推进绿色化升级,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引导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积极稳妥推动葛洲坝、荣成科技开展绿色低碳改造,加快磷石膏等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加快推动品质化提升,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推动优势产品质量水平进入全省乃至全国先进行列。

四是实施三链融合“登峰”行动,营造产业创新新生态。推进产业基础再提升,运用好“揭榜挂帅”制度,着力推进校企地联动,健全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创新机制,以成果转化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问题,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力;结合武汉(荆州)离岸科创中心的优势资源,探索构建“融资在城市、投资在松滋,研发在城市、制造在松滋,头部在城市、配套在松滋”的一体化发展空间布局。推进产业园区配置升级,坚持将园区作为特色产业集聚发展的主阵地,围绕化工产业链高标准建设专业园区,以精细化工为着力点,形成完备的小试、中试、大试、量产一条龙配套,吸引更多“专精特新”项目落户发展。

五是实施供应链平台“固链”行动,完善供应链产业链新体系。构建制造业供应链体系,实施重点供应链平台培育计划,推进以制造业供应链重构为核心的体制机制创新,整合“链主”企业和中小企业资源,探索集采、制造、销售、物流一体化服务;加强供应链数字化建设,促进跨部门、跨区域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加快进港铁路专用线建设,“公铁水”多式联运提升供应链效率;打造融合互促的供应链生态,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专业化应用服务供应商,让市场主体在家门口完成检验检测、安环服务、工业设计、智慧物流的一体化服务。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