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小田并大田” 激发富民强村新引擎

作者: 发布时间 : 2024-01-13 发布单位 : 点击数:3169

市政协委员 赵钦志


近年来,为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顺应现代农业和农村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更好保障和实现农户承包经营权益。纸厂河镇聚焦粮食安全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大胆探索实行“小田并大田”方式路径,逐步解决农村土地细碎化、农业生产低效化问题,推动农田优质、集中、连片,激发富民强村动能,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多方共赢的目标。

一、“小田并大田”试点工作情况

“小田并大田”契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总结地方‘小田并大田’的经验,探索在农民自愿前提下,结合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逐步解决细碎化问题”。农业农村部也出台了《关于稳妥开展解决承包地细碎化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省市相继下发了《湖北省“小田并大田”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松滋市“小田并大田”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积极组织开展试点工作,为推进“小田”并“大田”,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顶层设计,提供了政策遵循,指明了实施路径。

“小田并大田”顺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纸厂河镇兼有平原、湖区、丘陵等地形地貌,受客观条件制约,出现田块不规则、地势高低不平、田埂占地较大,排灌设施不齐全的问题,导致冬闲田、低效田、撂荒地较多,严重影响了土地效益和农业发展。为彻底扭转被动局面,镇村两级积极探索推进“小田并大田”试点,坚持在“承包权不动、经营权连片”的思路下,保障农户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充分做好群众宣传发动工作,因地制宜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桂花树村先行先试整村流转,城址山、万福、金鸡山、官堰坪、纸厂河、裴家河等村率先连片流转,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色种养,全镇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6万亩,流转率达到43%,深入探索稻虾连作、大棚蔬菜、绿色稻米等高效产业模式,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和产业的良性发展。

“小田并大田”符合农业效益提升预期。经过试行的实践探索,流转土地与未流转土地综合效益相差甚远。未流转的常规种植经营模式,需要大量的劳力进行支撑,且只能获得单一的种植收入;而引进市场主体进行适度规模经营,把承包土地变成生产资源,把剩余劳力变成人力资源,把农业产业变成特色产业,既可以让群众获得土地租金收入、就近务工获得务工收入,也可以让村集体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还可以让市场主体创新经营模式发展大棚蔬菜、稻虾连作、绿色稻米,运用机械化、智能化手段,缩减生产成本投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标。通过“小田并大田”,实行土地规模经营,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实现群众有租金、村集体有收益、主体有效益的多赢局面。

二、“小田并大田”试点面临的困境

土地现状复杂多样,推进难度较大。地形因素是制约小田并大田的客观条件,农户的承包地块小而多,田块零散落差明显,巴掌田、皮带田较多,出现大量的边角地、水渠及生产道路等“公摊”面积,不能有效地打破田的界限进行集并经营,改造成整块田的难度极大,需要通过项目进行整治才能实现。同时,群众殡改观念还未彻底改变,公益性公墓建设相对滞后,占用耕地散埋乱葬现象十分突出,不仅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也影响机械化耕作,还面临迁坟的极大压力和难度。

农村人口流失严重,群众思想难做。大量青壮年村民离土离乡、进城就业,人地分离现象十分普遍,并且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出现了“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的现象,导致承包土地耕种后继无人的困惑,农业产业发展乏力。另外,现有耕作人员多为老人,思想比较传统,对土地流转经营的思路一时难以接受,宁愿守着“一亩三分地”,也不愿拿出进行土地流转,在推进过程中增加了工作难度,影响小田并大田的进度。

农业科技支撑不够,建后管护乏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业生产科技化、机械化运用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生产资料品类繁多,缺乏优质的种业资源,人力耕作强度依然较大,群众对新技术、新装备接受不快,农业生产力未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管护不到位,设施不好用,沟渠堵塞严重,用水用不上,涝水排不出问题比较突出,与“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建设要求相差甚远。

三、“小田并大田”工作对策和建议

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推进。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农业农村部门牵头负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依法依规、农民自愿、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统筹小流域综合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域国土整治、大中型灌渠建设、旱改水等项目,一体规划设计、一体推进落实,实现自然地块小并大。扎实做好调查摸底,围绕单块面积、形状、土质、水源、排灌等因素,对辖区内小田进行全面摸排,分类进行清查,建立小田台账,明确改造需求。认真开展小田并大田政策解读,从租金收入、订单溢价、转移务工、降本增效等方面为农户算好增收账,引导农户积极参与小田并大田行动。用好各类政策扶持,适时出台奖励政策,探索引入市场机制,拓宽小田并大田改造投入来源渠道。

尊重群众意愿,满足多元需求。以共同缔造为契机,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依法履行“两议两公开”民主程序,根据气候条件、地形地貌、作物种类、机械作业、灌溉排水等因素推进小田并大田实施,不搞强制推行,不人为垒大户。可借鉴现阶段成功推广的4种模式路径:一是公安县“三块田”模式,探索设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连片经营的“流转田”,当前流转意愿不明确的连片自种“待转田”,农户不愿流转的“自种田”,满足不同主体解决承包地细碎化的多元需求。二是枝江市集中流转模式,发挥村集体作用,通过村集体领办经营主体,以租赁、入股等方式集中农户土地经营权,组织引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社会资本作用,因地制宜改造经营。三是探索服务托管模式,通过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实现单个小农户“小田生产”到社会化“大田生产”转变。四是探索连片互换模式,引导农户在自愿互信的基础上,采取互换并地方式,解决承包地地块分散、不利于集中流转、生产成本高、农机作业难、矛盾纠纷多、撂荒隐患大等问题,推动“一户多田”向“一户一田”转变。

守住粮食安全,不破底线红线。在推进小田并大田过程中,要保障农地农用的基本属性,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严格管控耕地用途,清理违规占用基本农田及粮地非粮化现象,杜绝简单的一并了之。按照坚决遏制增量、妥善化解存量的原则,有序稳妥做好小田并大田改造区域内的坟墓迁移工作,加大公益性公墓建设用地和资金支持力度,实现村单独建、村村联建公墓建设全覆盖,保障群众基本安葬需求。

加强基础设施,落实科技兴农。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按照“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的建设内容,持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行动,集中各类资金和项目,优先将小田并大田试点成功的乡村纳入整治行动,提高土地归并程度,着力构建一批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宜机作业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要加大农业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的推广使用和补贴力度,扎实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新农人、新主体,在稻虾连作、瓜果蔬菜、绿色稻米及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领域,引进、培育和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延长产业链条,加大科技指导,让科技赋能产业,让产业振兴乡村。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