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工作培训资料业务知识

作者: 发布时间 : 2017-09-01 发布单位 : 点击数:2029

一、什么是政协提案

政协提案是参加政协的民主党派、团体和政协委员向政协全体会议或常务委员会提出的,经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后交付有关单位办理的书面意见和建议。

二、提案资格

只有参加政协的单位(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专门委员会)和政协委员才有资格提出提案。

三、提案提出

政协提案是向政协全体会议或常务委员会提出的,表明提案是参加政协的单位和政协委员行使民主权利的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行为,而不是单位和个人直接面对承办单位的行为。

根据政协全国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的规定,提出提案一般有四种形式:一是政协委员可以个人或者联名方式提出提案。二是政协全体委员会议期间可以小组或者联组名义提出提案。三是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和人民团体,可以本党派、团体名义提出提案。四是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可以本专门委员会名义提出提案。

四、提案审查

政协提案须经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后,才能成为正式提案,不是一提出就是提案。政协大会和常务委员会授权于提案委员会,行使审查提案职责的工作机构,是代表政协大会或常务委员会受理审查提案的工作机构。

五、提案办理

政协提案审查立案后交付有关部门办理(党政部门是办理主体),而不能不经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直接送给有关部门。

六、提案效力

政协提案是书面的意见或建议。政协提案不同于政协会议中的即席发言和来信来访。也就是说,政协提案是必须办理的,必须保证件件有答复,事事有交待,但不是必须采纳或执行的决议,仅仅是书面的意见和建议。

政协提案的撰写

一、填写提案表

1、案由。案由是提案的主旨,如同文章题目。力求用简明的文字写出。要注意案由和提案内容的一致性,不要出现脱节和矛盾现象。

2、提案人。即提案的委员姓名或提案单位的名称。委员联名提出的提案,发起人签名应当列于首位。以党派、团体等有关组织名义提出的集体提案,须由该单位负责人签名并加盖公章。

3、理由。理由部分是写提案所要解决某项问题的理由或原因、根据。它是提案的核心部分。在阐述理由时,尽可能抓住问题的实质、要害,做到明确、扼要、具体,避免笼统、空泛。

4、办法。针对理由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办法。

5、工作单位和通信地址、电话号码及邮政编码。这是为了便于承办部门的联系,要认真详细填写。

二、撰写要求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曾经强调指出质量是提案的生命,要力求每件提案都有情况、有分析,尤其应该尽量做到有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这是对提案质量的基本要求,具体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反映大事。所谓大事就是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大政方针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反映大事才能体现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基本职能;反映大事才能体现出政协各参加单位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水平。

二是言之有据。提案的提出是以事实为依据,内容客观、真实;对案情的叙述要清楚具体,这是一件提案所以能成立的一大前提。要做到这一点,在撰写提案前就要核准事实。为了言之有据,须有调查研究的基础,尽量避免听说、据反映之类的语句。

三是案情清楚。提案所反映的情况要清,事实要明;文章开门见山,言之有物,说理充分,既要说明问题,又不能篇幅太长。

四是建议具体。建议是提案的目的所在,也是提案能否被采纳的关键。必须针对案情,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力求具体和可操作性。如果建议写得含含糊糊,或违背有关政策规定,或可操作性差,就无法立案,即使立了,也会影响提案的办理质量。最忌口号式的建议。

五是一事一案。如果一案多事,不仅问题难以说清,也无法确定承办单位。

六是严肃规范。提案的严肃性是由人民政协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主要表现在,提案内容应围绕国家大政方针、爱国统一战线内部关系、地方重要事务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提案是向政协组织提出的,经提案委员会依据一定标准进行审查立案,并以政协名义转交有关部门办理,这个程序的本身就意味着提案是一种严肃行为;提案是各党派、人民团体和政协委员所特有的民主权利,因此,在撰写提案的过程中,态度应慎重,对反映的每个问题应认真负责,这样提出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会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提案的规范性是提案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提案须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在提案委员会统一印发的具有规定格式的提案纸上,要求字迹清楚,书写工整。有条件的委员,提案的内容和建议部分最好用电脑打印在A4纸上,夹在提案纸中粘住或订住。一式三份。

三、基本原则

一是准确性原则。提案中列出的数据和情况必须有根有据,切不可道听途说。要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不要没等说就牛气冲天,写出话来充满火药味。要客观地反映问题,冷静地思考对策,积极地提出建议。

二是宏观性原则。要站得高,看得远,想大事,议大事。既要立足本地,又要放眼全市、全省、全国乃至世界,多抓一些牵动性大,能起到“四两拨千斤”作用的问题。要从关注楼前、门前、眼前,向关注宏观、大事、长远转变。

三是超前性原则。不人云亦云,能多看出几步棋。要跳出一时一地的局限,以宽广的眼界审时度势,以政治家的眼光权衡利弊。办理提案大都是政府职能部门,他们精通业务,熟悉政策,了解情况。我们的提案只有棋高一着,适度超前,才能引起人家的垂视。

四是可行性原则。提建议要量力而行,脚踏实地,特别是一些建议性项目,如果缺乏可行性,办理工作就不是去落实,而是下功夫去答复,给办理部门也增加负担。

四、方法

深入调查研究是提高提案质量的关键环节。提案是要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提案产生过程中的调查研究是有别于一般的调查研究的,其特点是针对性强。调研是基础,只有深入调查研究,多听、多看、多思、多学,取得第一手资料,准确掌握问题的实质和要害,做出准确的判断,才能使提案言之有据。在选好提案的题目后,就要深入实际进行调研,从中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要尽可能地搜集与选题相关的内容与信息,进行分类整理。调研中要注重了解全面情况,既要了解好的一面,又要了解差的一面;既要同有关部门了解问题,又要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有时候还要注意倾听专家的意见,更好地把握材料的准确性,得出的结论要经得起推敲,从而使提案基本达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在提案中,千万不能出现“听说”、“据反映”之类的话。如果不做任何调查研究,没有任何准备,临时上阵,一拍脑瓜“信手拈来”的“即兴之作”,不可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即使提了,也不可能提到点子上,做不到合情合理,缺乏可操作性。

五、选题

一要围绕中心工作,反映大事。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及重大问题,人民群众普遍关心、重视、有意见或反映强烈而政府还未注意到的问题,政府有关部门正在急于寻找出路和办法的问题,而不是仅局限在一些小的、枝节的问题上或反映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就是说要围绕“党委想的、政府干的、群众盼的”来选择提案题目。选题应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题目太大,超出了有关部门的办理权限,建议难以实施。题目太小,所提问题建议又缺乏高度,难以作为政府的决策依据。

二要结合本职工作。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书写提案最好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结合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提出问题和建议。不熟悉的领域不是不可以提,但有难度。只有选择那些自己熟悉的、信息资料数据相对完备的题目内容,并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来写,才能撰写出具有较高质量的提案。

三要找准切入点。在选题过程,既要找重心,又要善于发现“薄弱点”。对有些需要多部门统一协调解决、政策落实还没有完全到位,以及群众反映强烈需要立即解决的问题等,要从宏观方面着眼,从微观方而入手,选好角度,找准切入点,进行认真研究,找出原因,提出建议。

六、影响提案质量的三个问题

1、题目选择太宽泛,不是个解决问题的方案。

2、分析没有说服力,缺乏数据、事例和法规的依据。

3、建议比较笼统,不好操作。

七、不予立案的情况

(一)涉及党和国家秘密或国家明令禁止的。

(二)中共党员对党内有关组织、人事安排等方面有意见或者民主党派成员反映本组织内部问题的。

(二)经济交往中的纠纷问题和进入民事、刑事、行政诉讼以及仲裁程序的。

(四)属于学术研讨或宣传、推介具体作品、产品的。

(五)为本人或亲属解决个人问题的。

(六)标题与内容不符、案由不清,一案多事,内容空泛、建议笼统或无法确定承办单位的。

(七)提案的内容超出本市权限范围的。

提案范文

提案号:28

由:发展油茶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提案人:刘小燕

容:

油茶是中国特有的优良乡土树种。它与油橄榄、油棕、椰子一起并列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2008年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上提出,加快推进油茶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山区综合开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致富增收,切实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我县是浙江省油茶第二大县,在上世纪60年代鼎盛时期,我县油茶种植面积达到31万余亩,青田的油茶种子就源源不断地运往全省各地种植,被誉称为"浙南油库"。但80年代后,受观念、管理、市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县的油茶产业一直处于荒芜和半荒芜状态,油茶面积和产量逐年下降。

一、我县油茶资源现状分析

根据2008年县林业局森林资源调查统计,我县油茶种植面积仅存21.4万亩,万亩以上的乡镇有7个,全县有4万余农户经营油茶,主要分布在章村、腊口、船寮、东源、祯埠等中西部地区,其中章村乡和腊口镇最多。在这21.4万亩油茶中,仅有3万余亩的油茶林处于经营管理状态,其余都处于半野生和原始栽培状态,品种以普通油茶为主及少量的浙江红花油茶。

二、我县油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群众观念落后,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低。由于长期受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大部分群众将种植油茶主要定位于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基本依赖“天种天养”,生产上仍沿袭粗放的种植技术和原始落后的管理,对茶林放任不管,不到茶子成熟不进山,甚至一些林农放弃了采摘。没有切实树立起种植油茶发家致富的观念,所以很少投入人力、资金对油茶林进行管理和开发。

2、管理粗放,经营效益低。油茶树长期以来基本上采用实生繁殖方式,导致品种严重退化,树势衰败严重,大小年突出,产量低且不稳,油茶品种皮厚、仁小、出油率低。加上我县茶农对油茶种植生产方式原始粗放,技术含量低,对高冠嫁接、修剪等丰产技术知之甚少,对垦复油茶的积极性不高,全县约有60%的油茶林没有进行垦复,即使垦复了也没有连续性,油茶林“老、稀、残、杂”现象比较严重,导致油茶林整体效益不高。

3、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我县的油茶加工仍较多采用民间传统的液压式土榨法,加工能力弱,出油率低,只有22%左右,即100公斤油籽可榨成品油约22公斤。生产的油茶品质低,价格低,一般市场价为20/斤,只有精品茶油价格的1/5左右。茶壳在农村主要当柴烧,除几家深加工企业,其他作坊式的加工厂对于茶皂素提取、菌体蛋白饲料等综合开发利用还是空白。

4、缺乏强势"品牌"和高端技术。我县目前虽然有浙南油茶等3家油茶生产企业,在生产、技术攻关、品牌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行业发展目标、国内大型油茶加工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油茶精深加工方面缺乏高端技术,无法完全有效利用油茶资源,产品附加值不高。在品牌建设方面,我县目前没有一个叫得响当当的大品牌。对于企业而言,品牌就是生命力,就是最大的竞争力,是产品赢得市场的保证,走向市场的通行证,强势品牌、高端生产技术的缺乏,是我县油茶生产企业的最大软肋,已经成为制约我县油茶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5、农村劳力少,茶油商品率低。山区种植油茶劳动强度大,而我县油茶主产区的农村青年都已外出务工。劳动投入少,是我县油茶林荒芜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由于油茶林分户经营,规模程度低,集中收购难,林农主要到当地附近的榨油作坊将茶籽榨成成品油留作家庭自用。

三、发展我县油茶产业的思考与建议

1、进一步出台政策、完善机制。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是关键。建议政府要把油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富农产业和乡镇的主导产业来抓,在人员、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推动油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负责制定油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加大对油茶抚育改造、品种改良和油茶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油茶林地流转机制和补偿机制,并把各种机制落到切实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上来,为产业发展作保障。

2、加强宣传,转变观念。发展油茶产业,首先要把转变群众落后观念放在第一位。一是要走出去。组织油茶大户、乡村干部、有意向发展油茶的群众到江西、湖南等油茶产业发展较快的地区学习参观,借鉴经验,坚定他们种植油茶的信心和决心。积极发动民营企业家、油茶大户,采取租赁方式,整合山地资源,扩大油茶种植规模;对零星种植、小规模种植的茶园,化零为整,变小为大,进行连片开发,形成油茶基地,走规模化发展之路,二是要请进来。建议由县林业局邀请专家学者、技术人员授课和现场指导,提高群众对油茶的认识,使群众树立“把油茶当作田来耕”、“种油茶也能致富”的观念。

3、以科技为支持,加快油茶产业的发展步伐。发展油茶产业,应强化科技支撑,切实提高油茶经营的科技水平。林业、科技部门要加强对油茶优良品种的引进和开发,对新品种进行预植更新,对林相较好,但产量不高的油茶林进行高接换冠,建议大力开发建设示范基地,带动、辐射周边群众。要千方百计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让他们学会嫁接、育苗、种植、修剪等一系列技术,成为合格的茶农。要组织开展技术下乡活动,为群众提供油茶低改技术服务。

4、培育龙头,提升油茶综合竞争力。政府部门要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认真落实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一批竞争力强、带动面广的油茶龙头企业,促进油茶产业链的延伸。同时鼓励企业进行名牌产品的开发,培育一批以“瓯江源”等为主的品牌企业,进一步提高我县油茶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油茶资源的利用率和综合附加值,在这里我要举一个例子,现在的油茶加工企业主要是收购茶籽饼和毛油,农民要自己采摘、脱壳、榨油,这中间要接近一个月左右。对于一些外出务工的农户来说就没有积极性了,如果企业扩大规模,开发出油茶果脱壳设备,直接收购农户的油茶果,这样农民的油茶生产的积极性就会提高,进一步促进油茶产业的发展。

5、转变机制,加强市场开拓。要实现产业化,必须开拓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重视企业的主体行为。如果仅建设油茶树基地,缺少油茶籽加工企业,农民生产的茶籽没有出路,缺乏销售渠道,也形成不了产业;反之,如果仅有油茶籽加工企业,没有一定规模的油茶籽基地为依托,则生产企业将成为“无米之炊”。建议应加强和发挥专业合作社的作用,积极鼓励贩销大户参与到合作社中去,成为产销衔接的纽带和调节产销矛盾的主导力量;同时大力挖掘、弘扬油茶文化,丰富油茶内涵,增加油茶的主导力量;促进油茶产业化的发展。

提案号:13

由: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建议

提案人:王旭海

容:

据第二次农业普查,全县有19万人举家长年外出,分布在国内各地,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劳动力只有5.6万人。他们留在农村的“种不好,不愿种,种不了,管不了”的土地、林地怎么办?唯一的办法是合理、有序、规范地搞好土地使用权流转,进行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挥土地规模经营效益,加快农村人口内聚外迁的步伐,推进城市化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全县20亩以上种粮大户有146户,5000多亩,种蔬菜大户50多户,1000多亩,这些大户都是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起来的;全县水果面积14万亩,其中经过流转发展的有3万多亩,占20%以上。我县农村土地流转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式。目前在流转中存在认识欠到位,手续不完备,机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具体来说:一是土地流转的总量偏少,特别宜开发山地、荒芜耕地资源丰富,但引导种植大户、工商业主开发为数不多。二是土地流转的层次较低,多数农田流转是口头协议、代耕形式,易造成农田抛荒。三是土地流转手续不规范,多数没有签订规范的流转合同,易产生纠纷,土地流转期限较短,有的承租方采取短期行为,不愿作较多投入,未能很多落实保护耕地措施。同时,流转机制不完善,中介组织匮乏,出租方找不到承租方,只好请人代耕或无偿倒贴转让,而想扩大经营规模的专业大户,又难以找到有流转意向的对象。四是农业效益比较低,农民对规模经营积极性不高,制约着土地流转。

为了继续推进我县农村土地使用权有序流转,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建议:

1、提高认识。要把土地流转作为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充分认识土地流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制定扶植政策,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

2、规范程序。建议成立县级耕地、林地流转管理服务机构,专门指导土地流转工作,土地流转应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有序进行,不论采取什么形式,应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办理签约和登记手续,并报管理机构备案。

3、完善机制。首先要发展农业专业化经营,促进土地流转,通过“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模式,促进农业结构合理调整,多方位多形式不断扩大规模种植,加大基地建设推动土地规模流转。二要积极研究把农户中经营粗放、土地效率较低的土地集中起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方法和途径,在政策上和开发资金上给予适当的倾斜,采取多种形式鼓励种养大户发展规模经营。三要着力于发展二、三产业加快扶贫小区建设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使下山脱贫农民在稳定的二、三产业中就业,在城镇安居乐业。同时对自愿长期流转土地的农户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政策,让农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解决“离土农民”的后顾之忧。

4、加强服务。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要积极引导,加强管理。有条件的乡镇可参照建立土地流转管理机构,做好流转土地的登记、咨询、评估,推介土地流转合同的签订、合同鉴证手续的办理、合同纠纷的调解等,依法保障流转双方合法权益。

提案号:21

由:关于收回公交经营权由政府统一管理的建议

提案人:刘景爱

容:

城市公交汽车是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交通工具,它是最大民生问题之一。我县现有城市公交车22辆,全由私人出资购买,产权属于车主私人所有,分别挂靠在3家公司管理,其中城市公交公司10辆,茂源公司10辆,泰源公司2辆,挂靠公司只收取管理费及其它代收税费。现在县城只有三条公交线路,分别是1路从塔山下--西门大桥--火车站往返;2路从塔山下——新大街——太鹤大桥——火车站往返;3路从平演村——临江东路——湖口头村往返。

随着我县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仅此三条公交线路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出行的需要,原定20088月要开通公交环城路线,但至今仍未能开通。随着塔山大桥桥头、石郭苑、新人民医院等工程的竣工,开通环需公交线路已迫在眉睫。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迟迟不能开通环城路线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开通环城路线必定要增加公交数量,增加公交数量要影响私有化产权车主的利润最大化,他们就要减少利润空间,同时也影响着茂源公司开往油竹山口方向的客源。在现有利益的驱使下,一部分车主坚决反对环城线路的开通,他们到处上访,要求自己成立公交公司,以达到公交完全私有化的目的。

我县道路狭窄、县城人口密集,私家车日益增多,县城交通严重堵塞,发展城市公交事业可以缓解交通压力,合理利用资源,给老百姓带来真正的实惠。为此,我们建议:

一、请县政府利用公共财政,收回公交工具经营权,由政府统一管理。公交应作为政府行为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真正体现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二、城市道路是公共资源,不能作为一部分人谋取利益的工具,改革现有的体制,由私有化转变为公有化,才能为老百姓谋取利益。

借鉴其它城市转变经营模式,如丽水市、江山市等地方的成功经验。

提案号:26

由:关于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建议

提案人:唐媚媚

容: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创业创新,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社会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尤其是工业的异军突起,使我县人口、产业得到了快速集聚,大批省内外务工农民涌入我县就业,在为我县经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等问题。虽然,县委、县政府高度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让外来务工子女同样享受到城区优质的教育资源,尽最大努力促进教育起点公平,出台了《青田县城区暂住人员子女就学招生办法》等一系列政策,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享受同城同待遇。但就青田目前情况来看,还需进一步去研究和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城区校舍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所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具体表现在:

1、城区校舍不足,乡级校舍闲置。我县农村学校学生逐渐减少,逐步流向县城或集镇,给县城或集镇学校带来很大的招生压力,同时也产生乡校闲置的现象。如吴坑乡、贵岙乡、小舟山乡三乡最多学生总数达1600余人,而今年吴坑乡等三乡学生总数不足200人。

2、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人数急剧增加,小学生就学难尤其突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外来务工人员剧增,如意尔康集团就有6000多务工人员,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自然就落在城区、集镇学校的肩上。目前,青田共有在校小学生29432人,其中外来务工子女有12679人。且绝大部分分布在县城或集镇。例如今年县实验小学、东山校区、城东小学、塔山小学、城西小学、水南小学共有学生7887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有5099人,占总人数的64.7%。温溪镇第一小学、第二小学、第三小学、第四小学、洲头校区、沙埠校区共有学生4848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有3268人,占总人数的67.4%

(二)学生人均用地、绿化面积等指标低下,未达到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标准

在《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定标准(试行)》中明确规定:“三类中小学校园用地面积指标36个班级为9.64平方米/生,18班级为10.43平方米/生”。青田县城实验学校校园用地面积11552平方米,36个班级,学生人均用地面积为5.89平方米/生;城东小学校园用地面积7453平方米,36个班级,学生人均用地面积为4.29平方米/生;温溪镇第二小学校园用地面积是2658平方米,18个班级,学生人均用地面积2.77平方米/生,温溪高中洲头校区校园用地面积675平方米,10个班级,学生人均用地面积1.42平方米/生。上述数字表明,我县部分学校硬件设施未能达到义务教育标准化要求。

(三)学校专用教室严重不足,跟新课程背景下的素质教育不相符

部分学校因缺少多媒体、音、体、美、计算机房等专用教室,无法开设最基本的课程,基本的课外活动得不到保证。到目前为止,部分学校的上课模式还停留在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学生一天六节课,除了教室上课,还是教室。多媒体、音、体、美教室、计算机房、400米环形跑道,这些本来是学校必备的,可对他们来说,却成了难能实现的美好愿望。就目前青田县各小学情况看,还有大部分学校专用教室严重不足,跟新课程背景下的素质教育不相符。

二、几点建议

解决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推进城市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尽管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效果明显,但要让每一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书读、读好书,相关部门还须进一步调查研究,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协调发展,统筹解决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使他们安心在我县工作,为我县的经济腾飞注入新的活力。

(一)统筹规划,合理利用,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

1、科学规划,解决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工作。根据经济发展行政区划调整的趋势和城市建设的需要,以及和谐、两化一新等新理念融入同时,建议政府要充分考虑当地人口增减、城市发展、产业升级后外来务工人员流动趋势,较为准确预测每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人数,及时调整我县教育规划,适时新建、扩建校舍,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从更高层面、更宽视野来考虑城乡架构、产业的分布、功能配套及教育布局。

2、充分利用闲置教育资源,缓解城区、集镇学校的招生压力。我县部分乡校校舍闲置,教育资源未能有效利用,建议将这些闲置学校可以由城区学校实行“一拖一”的管理模式,统一招生,统筹安排教师和学生,以达到教育资源的共享。如杭州、衢州均有成功的办学经验,值得鉴赏。

(二)规范管理,因人施教,让务工子女享受平等教育

1、规范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工作。实行“入学绿卡”制度,阳光招生,保证农民工子女方便入学。为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入学管理,建议申办农民工子女“入学绿卡”,有计划的接收农民工子女,如凡在本县务工就业的外来务工者,根据暂住地和施教区域,凭暂住证、劳动用工合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等材料,到就近学校为子女申领“入学绿卡”。只要持有“入学绿卡”孩子,就能跟本学区的孩子同等待遇地到规定学校入学。为了保证学校接收外来学生的积极性,政府可设立相应的补助制度,对于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学校,除了政府按学生实际人数拨足事业费和公用经费外,还实行一定数额的经费奖励性补助。学校凭“入学绿卡”结算。

2、民工子女评优考学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实行混合编班教学。混合编班是“和谐共进”的基础。首先,我们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混合、统一编班,这是实现“和谐共进”的第一步,这同一个班级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朝夕相处,在生活和学习上相互照应,使外来民工子女在短时间内融入主流,让其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三)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努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1、在发展工业的同时,有计划的预留标准化的学校教学用地,参照浙江省九年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的标准建设高标准校园。把学校标准化建设纳入到了全县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之中,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大教育建设投入,通过完善教育资产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等途径进一步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进度。

2、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学校布局新的标准,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标准化校园:普通教室、自然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语言教室、计算机教室、劳动教室等专用教室和辅助用房、多功能教室、图书室、科技活动室、心理咨询室、体育活动等公共教学用房及其辅助用房,有一定比例的绿化场地。

3、随着我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外来民工子女就读的人数将会越来越多,其义务教育问题将会日益突出,为此,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解决好外来民工子女就学问题,并按照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丰富教育内涵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学校内涵发展,扎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教育优质化进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我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