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整理出版松滋地方古籍培厚松滋人文底蕴的提案关于整理出版松滋地方古籍培厚松滋人文底蕴的提案

提案人:刘李红 发布时间 : 2024-03-07

提案内容

地方古籍是一个地区具有标志意义的珍贵文化资源与历史文化遗产,在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为培厚松滋人文底蕴,提升市民文化自信,促进大文化、大旅游产业建设,我们应高度重视我市地方古籍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

松滋地处古云梦泽边,历史上灾患频仍,所遗留的地方古籍本就不多。据民国本《松滋县志·人物·艺文表》记载,尚有43位松滋先贤编著的古籍文献80种,而1937年存世的仅剩45种,散佚近半。至2023年初,经调查显示上述45种古籍现世的仅剩11种,又散佚过四分之三。而这11种古籍,松滋市档案馆、图书馆有纸质藏本的仅3种,且其中一种为残本。由此可见,整理并出版松滋地方古籍已刻不容缓。近些年来,在市内一些文化志愿者的不懈努力下,已经发现或搜集到清康熙本《松滋县志》(两部)、清同治本《松滋县志》、民国本《松滋文征》、清熊文烺著《乐生堂集》、清谢元淮著《养默山房诗稿》、清谢元淮著《碎金词谱》、明王其勤相关《锡山揽袂集》、清黄士瀛著《侪鹤轩诗集》等地方古籍计9种。在这9种地方古籍中,市委宣传部已组织专班分别于2018年、2022年对《锡山揽袂集》与《侪鹤轩诗集》进行点校,现一本已经出版、一本已交付出版社。今年春,相关文化志愿者又从国家图书馆及熊氏后裔手中将熊文烺所著《乐生堂集》诗集与文集两册复印回松。

考熊文烺,字仲放,松滋木天河人,清道光年间廪贡生。咸丰四年(1854),与邑中士绅练民团,截击流寇,保境安民;同治六年(1867),参修《松滋县志》,后出任巴东训导;晚年主讲于丹阳书院,殁于讲台之上。晚清著名文学

家、署理两江总督樊增祥出其门下。熊文烺博极经史,长于骈文;又擅诗词歌行,风格近于杜甫。有大量笔触描写松滋山水人文,以及晚清时期底层百姓生活现状,堪称“松滋诗史”。《荆州府志》《松滋县志》皆为其立传。在他去世后,其子搜集整理他的诗词568首、文章65篇,辑为《乐生堂集》,于民国九年(1920)刻印。该古籍具有重要的存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是我们了解与认知本土文化资源和培厚文化底蕴的重要材料,且具有不可再生性。如不对此类日渐稀少的地方古籍进行整理出版,我们将有愧于历史和先贤。因此建议对该古籍的整理出版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尽快组织人力、物力,完成这一文化工程。具体建议如下:一、成立一个精干的工作专班,对涉及熊文烺的地方古籍(含家谱、县志)全面寻访调查,了解其生平事迹及学术思想,补遗其诗文。二、组织古汉语专家,对《乐生堂集》进行整理、点校。三、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乐生堂集校注》或《熊文烺诗文集》。四、经费保证。古籍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专业性极强,耗时耗力。初步估计,时间以1年为期,经费约28万元。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